2012年11月4日 星期日

汶萊的水上村---Kampong Ayer


1521 年,麥哲倫的船隊來到這裡,一個叫做Vincenzo Pigafetta 的檔案員把汶萊放入了西方的編年文獻中。雖然他把汶萊誤稱做“婆羅洲”,但自此這個名稱開始為世人關注, “除了國王和一些官員的房子,整個城市建在海水之上。”他寫道,“城市中有兩萬五千個家庭,房屋都為木結構,高高地架在巨大的木柱之上。” 


快艇轉入村中的河道,木棧道蜿蜒曲折。昔日的藤窩棚早已被寬敞的、帶空調的高級公寓取代,裡面設施一應俱全,有乾淨的自來水、燃氣和垃圾處理系統,隨處可見停泊在陽台之下的快艇。粉彩色的房舍依舊掛滿九重葛和木槿,此外還多了衛星電視接收器。所有這些變化都發生在1928 年這裡發現石油之後。


這裡是世界最大型的水村甘邦阿偞(Kampong Ayer),被葡萄牙航行家麥哲倫譽為「東方威尼斯」,身臨其境地感受汶萊鄉村純樸的生活,水村甘邦阿偞(Kampong Ayer) 住著將近30,000左右人口,室內設施之完善,規模之大超乎您的意料之外,高腳木屋之間以木板橋相連接,家家戶戶守望相助,民風憨厚純樸。之後返回市區。

這裡的居民有一部分是早上搭乘水上巴士或水上計程車到岸上,然後搭公車或開車上班;有一部分是以水上巴士或水上計程車司機為職,穿梭在斯里巴卡旺的水陸兩地;有一部分是在走廊撒網或在近海捕魚。在走廊撒網實在很難和汶萊陸上的現代化聯想在一起,居民表示這樣既可增加一些收入,也顯示水質乾淨,住家環境尚未被污染。

水鄉還有一部分居民就在水鄉上班。大部份陸上有的,包括清真寺、學校、醫院、警察局、商店等等,在水鄉都找得到。經過一千年的發展,水鄉的居民已經增加到三萬人,生活功能健全。

許多水鄉的居民,一旦住進來,就不願離開。水鄉的生活比起陸上生活自然純樸許多,窗外的天然美景,徐徐海風迎面而來,在走廊就可欣賞到在水中悠遊的魚。水鄉的現代化設施或許比不上陸地先進,但也因此保留了人純真、愛好自然的本性。這裡沒有快速的生活步調,沒有緊張的工作壓力,展現的是一派悠閒生活的景象--天真無邪的小孩,操持家務的婦女,認真工作的丈夫。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還能找到堅持傳統的村莊,實在不多見了。難怪水鄉的居民寧可「水上飄」,也不願「陸上居」。


海上住戶 


海上住戶  

 海上學校--老師辦公室 


海上的醫院 



海上加油站 


2 則留言:

  1. 這裡感覺好像住在義大利的威尼斯.生活在一個水鄉澤國下,不管去了哪裡都必須要以船代步,或許聽起來有點麻煩,但是就因為這獨特的文化,史的這個地方吸引人們的眼光吧!!!

    回覆刪除
  2. 我發現好多地方都有類似水上村或高腳屋的建築
    去年去湖南的鳳凰城 有看到很多搭建在水上的屋子
    湖南的水上屋子只是單純居住用 並沒有像汶萊的規模大到還有加油站或學校
    如果未來海平面上升或發生海嘯感覺好危險喔!!!!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