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9日 星期日

東南亞環境問題


大馬海洋公園局曾在2010年關閉12個潛水區,以觀察珊瑚白化現象。
“我們在一些海域進行10年的保育工作,但是我們估計今年將會有另一次大規模的海水升溫,可能讓我們前功盡棄。”
經世界珊瑚礁普查基金會研究發現,全球氣候升溫直接引發大規模海水升溫,使東南亞區域的數個海域出現珊瑚礁白化現象。珊瑚白化現象恐影響大約一億人的生計,且其影響不僅侷限於旅遊業,同時也影響漁業以及漁業相關的行業。此外,一些非法捕魚的漁民使用炸魚方法捕魚,直接破壞珊瑚。海水汙染及沉降物,以及海洋酸化也是珊瑚面對的威脅。不受控制的氣候變化勢必對自然生態,國家經濟及社會帶來負面影響。

馬來西亞國民大學熱帶氣候變化研究中心主任費多林塔甘教授表示,國家政策決策者必須積極與科學家溝通,主動了解溫室效應對全球氣候聲紋的影響和嚴重性。

2012年12月2日 星期日

_孔子學院與中國的崛起_小組心得

楊承璇:

  遠自波蘭來的孔子學院教授,就他一個波蘭人的角度為我們描述世界是如何看待中國勢力的崛起,孔子文化的弘揚給整個世界帶來的震盪。其實我很驚訝於這個外國來的教授竟可講出"董仲舒""王陽明"等等的名字,我一直以為對許多並非生長在東亞文化圈的人士,這些古人聖賢是很抽象的,看來,中國歷史文化真的比我想像中還要無遠弗屆!再來,教授有提到中國現在的一些不足,如形象上仍給世界"便宜貨"的第一印象,像上海等地的現代高樓大廈,這些高經濟發展的形象並沒出口給世界,讓許多外國人甚至台灣人,都以既定印象去評論眼中的"便宜中國",這的確是頗為可惜之處。但,在許多國際賽事都陸續在中國開辦後,不置可否的,中國其實力亦漸漸展現於世人眼前,在當局政府的政策之下,相信他們會努力擺脫這樣的"暴發戶"形象!

李欣錡 :

  從這次的演講中可以看出孔子對於世界的影響力是無遠弗屆,至今仍然有許多外國學者選擇以孔子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孔子不但可以窺看古代典型的中國,也可以看出孔子的道德觀對於現代的影響。當代中國政府所制定的政策,想當然耳也是受到大大的受到孔子的思想,也因為如此,某些政策的實施也呈現出封閉性。從各個方向去探討思想上、行為上的矛盾,其實也是蠻有趣的。對於未來中國會怎麼去解決這些問題,心中便產生大大的問號與期待。

徐葦如 :

   隨著中國經濟和軍事實力越來越強,中國也試圖加強宣傳,改善國際形象,例如主辦近年的奧運賽事等,在在顯示中國為提高聲譽所做的努力。此外,中國甚至在世界各地成立孔子書院,企圖把中國的影響深入世界,這些可以看出中國軟實力的表現。然而中國國內的一些風波,像是劉曉波被監禁,中東茉莉花革命後中國採取壓制異議人士的做法等例子說明,中國發展軟實力的一些成就被低消。對外積極拓展但對內某方面卻封閉控管,這樣不一致的作法,中國軟實力收效似乎有限。

張祐瑄 :

   2008 年奧運賽事在中國舉辦,著實讓中國在各個面向成長許多,一般國際輿論都不否認北京奧運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收獲,是中國人重振了民族尊嚴,進一步鼓舞中國融入國際社會的信心,同時也讓西方通過看到一個和平崛起的中國,並使世界變得樂於接受一個新興大國的復興。 而這種開放的蘊意和境界在一年來世界風雲變幻中已發生新的變化,著力謀求中國特色、中國力量和普世價值良性共存的平衡點。正如有媒體形容“鳥巢”孵出“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而中國這種開放自信的心態已經表現在許多方面: 尤其是中國的形象極大提升: 一場"奧運盛宴"也是國家軟實力的勝利,為中國樹立了開放自信的形象、誠信守諾的形象、文明進步的形象、友好合作的形象。中國以海納百川的博大雄懷,擁抱世界,給各國媒體留下深刻印象。 另外,公開透明的中國也讓中國開始踏出新聞自由第一步。奧運“公開透明”的承諾,使媒體在第一時間做出客觀、真實的報道。最後,全球觀的視野提升,讓中國接軌國際更緊密,更人性化。中國的開放將進入一個由經濟領域向社會心理層面深入的新階段。從古代的孔子哲學到現在快速成長的中國,有著和歷史與現代的交錯感,孔子儒家的道德精神是個永遠在中國心上的思想,而現代的文物、經濟發展衝擊將讓中國進入另一個願意改變、自主學習及思考的時代。

徐苓雅 :

  我覺得這是一次非常特別的一次聽演講的經驗,孔子對於我們來說是從小教科書上常會出現再熟悉不過的名字,但我完全沒想到原來孔子的許多思考哲學對於歐洲國家竟然也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在現在世界地球村的概念下,各國家透過經濟、文化、軍事實力互相交流,我覺得透過孔子的思想文化,讓世界不同種族國家的人對於中華文化有所接觸了解是非常不錯的一種文化交流的方式。


蕭明俊 :

  文明之間的碰撞所產生的吸引力,也就是所謂的軟實力,現在的世代,是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 “軟實力”相互較量的時代,而傳成悠久的中國文化,正隨著中國的崛起,而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從中國政府已經在30多個,甚至更多的區域興建 “孔子學院”,日本、印度等國也相繼跟進,就不能看出這一股 “軟實力”已經成為亞洲各國除了經貿競爭之外,另外一個不得不重視的面相。而無論是中國學者、或者國外學者認為,以中國展現出來的 “軟實力”,將會成為除了英文之外,第二個 “全球語言”;而以經濟面相來看,有學者也相信「現在的經濟因素是美元,但不會永遠如此。」由此可見,一個國家文化、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對於全球的影響力,遠遠不只是文化本身,那麼簡單。

  我認為,軍事、經濟等 “硬實力”已經不再是一個國家贏得其他國家尊重的因素,獨創的、傳統的人文力量,將會成為另外一股力量。